電鍍溶液,根據用途不同有表面頂處理溶液、沉積金屬溶液、退鍍溶液等。
(1)表面頂處理溶液:為了提高鍍層與基體的結合強度,被鍍表面必須預先進行嚴格的預處理,包括電凈處理和活化處理,所以有電凈液和活化液。
電凈液:用電解的方法清除零件金屬表面上的油污和雜質稱為電凈處理。電凈液為無色透明的堿性溶液,-10℃不結冰,可長期存放,腐蝕性小。零件電凈處理后用清水沖洗。
活化液:用電解的方法除去零件金屬表面的氧化膜稱為活化處理,目的是使零件表面露出金屬光澤,為鍍層與基體金屬結合創造條件。
(2)沉積金屬溶液:電刷鍍溶液一般分為酸性和堿性兩大類。酸性溶液比堿性溶液沉積速度快1.5~3倍,但絕大部分酸性溶液不適用于材質疏松的金屬材料,如鑄鐵,也不適用于不耐酸腐蝕的金屬材料,如錫、鋅等。堿性和中性電鍍溶液有很好的使用性能,可獲得晶粒細小的鍍層,在邊角、狹縫和盲孔等處有很好的均鍍能力,無腐蝕性,適于在各種材質的零件上鍍復。
(3)退鍍溶液:用于除去不需鍍復表面上的鍍層,主要退除鉻、銅、鐵、鈷、鎳、鋅等鍍層。
根據鍍液中金屬離子的存在形式,電鍍加工門類可分為簡單鹽電鍍與配合物(過去稱絡合物)電鍍。多數情況下,合金鍍與堿性電鍍屬配合物電鍍,少數情況下也可從微酸性簡單鹽鍍液中獲得合金鍍層(如鋅–鐵、鋅–鎳、鎳–磷)。根據鍍液酸度不同,可分為強酸性(如鍍鉻、光亮酸銅)、弱酸性(如鍍鋅、鎳、鎳–鐵、鎳–磷)與堿性(如qing化鍍、鋅酸鹽鍍鋅)三大類。根據鍍層的主要用途,可分為防蝕性電鍍(如鐵上鍍鋅)、裝飾防護性電鍍(如多層鎳,裝飾鉻,仿金鍍,多種古銅色、槍色電鍍等)、功能性電鍍等。功能性鍍層又可分為耐磨、減摩、導電、導熱、焊接、反光、消光等鍍層。根據鍍層中金屬結晶形態與晶粒尺寸,鍍層分為晶態、非晶態、微晶態、納米晶等。
電鍍加工從基體本身導電與否又分為非金屬(如塑料、陶瓷、玻璃等)電鍍與金屬電鍍。當鍍層特別厚或用電沉積方法來制造制品時,又特稱為電鑄。另有一類通過電沉積來獲取非金屬涂層 的方法稱為電泳涂裝(如裝飾性電泳、工程電泳等)。
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采取輔助陽極或陰極呢?
在分散能力和深度能力均不好的鍍液中,如果要求鍍層厚度均等和覆蓋quan面的話,一般采取輔助陽極和輔助陰極。
輔助陽極用于鍍件上電力線不能達到之外,金銀銅電鍍加工,如深凹處或管內部等。不論使用輔助陽極或輔助陰極,注意是要使鍍件各部位的電力線均等,從而能得到均勻的鍍層。輔助陽極一般采用不溶性的陽極(如鉛板、鐵板等)。也可用可溶性的。但需注意產生陽極泥渣的影響和導線的溶解。輔助陰極可用鐵絲或銅線護框,粗細和距離以能防止產品免受電力線的集中而使鍍層厚度太厚,金銀銅電鍍,甚至燒焦。